第(2/3)页 "他们要离开的时候,我们怎么能送他们呢?" "驿站的规矩是什么?和以前一样,十里一铺,如果有山川河流,可以开十二里,也可以开十八里,这一点,你自己考虑吧。” "什么?是,孩儿明白了。”朱标一怔,随即他想到了什么。 "又见奉敕使茹瑞升,奉了陛下的旨意,前来感谢陛下。 “尚书陈润,已晋升为右侍郎,奉了陛下的旨意,前来感谢陛下。” “这是工部的意思,要修建一座大庙,礼部的意思是要修建一座大庙,需要什么仪式。 "《精诚录》由东阁大学者吴沉编撰,请父亲为其写一篇序言 朱元璋抹了抹嘴巴,挥挥手道:“这些小事,你自己想吧。” 朱标一愣,旋即若有所思。 “建昌的酋长阿源,也来朝我,献上了一批骏马,请求我的父亲允许……” “青海首领失剌巴,还有朵里只约,还有其他首领,都在等待父亲的召见。” "又见马胡县令琨德来送骏马,又见辽东来投降的元国将军校金铁马。 恳请父亲允许...” "文华殿,大学士童思诚,奉父亲之命,前来送别 “你给他们倒酒,让他们等着。”文华宫退休的人吩咐道,“你去吧。” 给衙门里的人打个招呼,送个东西也是好的。” “是,孩臣谨记陛下之命,而且朱标的话刚说到一半,便被朱元璋狠狠地瞪了一眼: "够了吗?我只是休息一天而已,又没被杀。” “呵呵,朱标露出一个讨好的笑容: “还有一样东西,还有一样东西…” "我们是来向父亲请示的,请父亲为我们修订大明律法的。 "不等侯说到这里,朱元璋就停了下来,神色凝重: “刑法很重要,让他们来吧,等我们解决了再说。” “...” “是,是,我知道了。” 朱元璋瞥了他一眼,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满: “你平时怎么没那么挑剔?” “我这不是在赶时间吗?”朱标尴尬的笑道。 “刚刚下了早朝,我已经通知了开吉,刑部正在拾整理卷宗,马上就到……” "哼!"秦羽冷喝一声。 朱雄英和朱元璋一起离开了坤宁宫,只见同样穿着一件麻衣的朴仁勇,他一手拿着一根棍子,一手拿着一只水缸,见朱元璋朝着大堂而去,他也连忙跟了上去。 朱标走到哪里都需要人背,但朱元璋却不愿意坐车,他走到哪里,都是用双脚走到哪里。 出了乾宁宫,再往前行了一段距离,便看到了一片水潭。 那个水潭,就在皇宫的厨房附近,徐兴祖等人就是从这里捞到了那只王八的。 为了装点门面,他在水潭中铺上了一些怪异的石头,平时也会种上一些莲花和莲花,徐兴祖在七八月份的时候,便会带着这些莲花去采摘,然后将这些莲花的鲜肉全部剥开,煮成了一碗热腾腾的米汤。 马皇后觉得池边太过无趣,便在池边放了几条鲤鱼当摆设,平时宫中的皇子皇女们,没事的时候,便会过来看看,顺便洒点鱼料,将池边的鲤鱼喂得肥美。 朱权和朱松是最勤快的两个人,朱松最喜欢的就是观察鱼类,每次看到一条在湖面上游动的鲤鱼,他都会像条小鱼一样,张大了嘴。 当初皇宫修建的时候,为了防止火灾发生,还专门修建了一条巨大的沟渠,用石头和雨花石,将整座皇宫都圈了起来。 因此,这片池塘也是流动的。 不过天色还未亮,周围并无人,经过一个池塘,朱元璋停下了脚步,转过身来,对着朱标说: “让他进来,我们在这里等着” “什么?”朱标一愣。 "父亲,你不是要到奉天宫吗?大早上的,天气潮湿,你身上的衣服也不多,要不要多保重身体...要不要喝点茶?” 朱元璋转过身来,对朱标使了个眼色: “就是,不如直接在奉天殿内等着,顺便喝茶如何?顺便看一眼?顺便和两位大人见面?” “是吗?” “孩儿可不敢……” “别装了,别装了……”他狠狠地白了朱标一眼,转身从朴仁勇手中接过鱼杆,拨弄着羽毛状的浮子,然后从水缸里取出一条虫子,套在了钓饵上,然后一抛。 做好一切后,他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对着朱标挥了挥手: “让开,不要吓到我们的鱼,大孙,你给我们拿张板凳来,我们就在旁边,你就在旁边,我们就在这里垂钓!” “好的,我知道了。” 朱标张了张口,却是无言以对,良久,他抱拳道: "那我先走了。" 朱元璋没有给其他人开口的机会,他一只手握着钓杆,另一只手拉住了朱雄英的手腕。 “这是一条需要有耐性的鱼,这些鱼很机灵,但它们再机灵,也不可能逃脱我的陷阱!” “是,皇上的外公,看到朱雄英,也是一脸的笑容,表示赞同。 朱元璋对于自己的垂钓之术还是很有自信的,以前他征战沙场,或者是为了保命,或者是为了改变战术,他都会在江边静静的坐下,一边垂钓,一边思考。 久而久之,他就发现了很多垂钓的技巧。 然而,他在这里等了足足一个多小时,也没看到那浮标上有什么变化,朱雄英也是急了,这个老人,怕是在说大话。 你不是说没有一条好鱼能从他的钓鱼钩下逃脱,现在,现在,” 见朱雄英一副惊讶的样子,朱元璋也是一脸的尴尬,不满的嘀咕道: “难道每天都有什么人吃饱了撑着去给这池塘的鱼儿喂食?为什么没有人上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