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定策-《宋风》
第(2/3)页
“朕受教了!爱卿刚才所说要有主次分别,是指何意?”
“大宋自立国以来国家财政在真宗时代便已经达到了顶峰,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朝廷的各种弊政日益显现,在仁宗末年已经危象群生,是以太上皇及圣上继位后断的锐意进取,终归是几十年的积弱是朝夕可改,大宋目前的实力若是只对付一个西夏自然会有太大的问题,但辽国从旁干扰。就使得大宋在平夏的过程中能够一味地蛮干,应该更加有技巧的回避任何可能会造成重大损失或是挫折的境况!”
“朕也明白,平夏并非短期内可以完成,过爱卿曾经和朕说过有五年到七年的时间便可以平夏,时至今日已经过去了两年,剩下的三年朕还是等得起的!”
“臣斗胆和圣上立约,过也是没有根据的妄加猜测,王韶收熙河、湟州的速度要远比臣设想的快得多,事实上宋夏之间走到今天这一步,我大宋扫平西夏的契机已经出现。只要平稳地走下去,可能用了五年的时间,西北就可以安然无恙,关中从此变为大宋的腹地!”
“平夏契机已经出现?!”皇帝赵顼虽然日思夜想仿效太祖太宗皇帝为大宋开疆拓土。对手又是几十年来让大宋几乎束手无策的西夏政权,他也从来没有想过能够这么快实现自己地抱负。
“党项人现在手里的牌已经没有几张了。我大宋所虑地唯有李清泼喜军一部可能会造成比较大的损失,臣这里有一策可以加速李清的灭亡,最济也可以使西夏内部势力互相倾轧从而实力大损!”
皇帝赵顼眉头一跳。笑着说道:“爱卿有何策可以为朕解忧?!”
“和李清做生意!李清现在在嘉宁军司放牛牧羊,虽然可以解决其下属地军饷,但诸如茶叶、粮食、食盐等等物资在梁太后的干扰下却换得多少的。他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须把目光投向大宋,打仗他是肯做地,唯一的办法便是从我们手中用牛羊换取所需要的物资,臣可以会合枢密院、情报局和一批大宋商人联手操作此事。”
“那岂是助长了李清的实力?!”
“李清和梁太后之间水火容,梁太后自然愿意看到李清的日子过得好,况且李清这种行为就是放在党项皇族的眼中也是大逆道,况且李清手中这么大的财富自然会引起别人窥伺,梁太后请李清回兴庆府,李清敢回去,但他是绝对会拒绝皇族方面的人宴请他结为同盟的……”
现在已经是初春了。气温虽然还是比较低,但在嘉宁军司李清的大帐中,渐渐暖和地天气让李清的心情好了许多,更让他高兴的便是他从大宋商人手中用牛羊换取了许多茶叶、食盐等生活必需品,这大大的改善了士兵的生活条件。李清心中也明白,和自己做交易的大宋商人应该有很强的大宋高层背景,但在这个乱世中生存,有些事情是能够较真的——他的周边都是敌人,管是党项人也好,还是大宋人也罢,都想干掉他,这点他心中是明白的。和大宋人做生意虽然他有些情愿,但也是没有法子的事情,有些生活物资也只有大宋人可以提供给他,而且自己和大宋人做交易,只卖牛羊,马匹免谈,这样的交易方式让大宋人以很便宜的价格从自己手中买走了很多的牛羊,但马匹这样重要的牲畜是一匹也没有成交,并且还严查属下禁止和大宋人进行马匹交易,这多少让他心中有些安慰了些。
周边地区就数宋朝对他的军事压力最大,而且宋军还占据有利地势攻守自如,并且还有富弼这样知兵的三朝元老坐镇陕西四路,过和宋朝商人进行交易之后,宋军很少越过白干山来骚扰自己了。除却宋军之外,其他的都是暗中效忠皇族的党项部落,实力最强的仁多翰、嵬家族和野利家族都对自己的处境表示同情,尤其是仁多翰给他的帮助最大,资助他粮草。一切在李清的眼中看起来都朝好的方向发展,现在他只剩下等待,等待现在只有十二岁的秉常长大亲政,那样他又可以正言顺的效忠皇族来驱逐把持西夏回政的梁氏后族了。
随着天气的转暖,王静辉和皇帝赵顼等宋朝统治高层逐渐把注意力转移到了河北诸路,现在只要是个人就可以看出大河以北今年将会面临着一场罕见的旱灾,但赵顼他们更关注的是河北是否会出现蝗灾,尤其是王安石对此更加关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