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 没人敢接的任务-《神豪的普通人日常》


    第(2/3)页

    见球踢了过来,吴教授发言:

    “兰教授谬赞了,小工厂而已,谈不上什么制造经验。

    药物研究实际上是多门学科相结合的项目,比如有机合成、医学、微生物等,比如张教授那边有机合成专业就是全国顶尖。

    我觉得吧,任务可以进一步细化。我们单位既然有一家制造公司,那我们愿意承担药物试产任务。”

    张教授:……

    众人:……

    尼玛,

    试产要你?

    东西都做出来了,试产还不是轻轻松松的事?

    众人之中,张教授最牙疼,他看了看微生物方面的顶级专家杨教授,正准备发言,却突然有一道声音提前出来了。

    “各位,我们可以牵头来做疫苗研发的任务。”

    众人一惊,寻声望去,看到了严肃发言的一个专家。

    众人颔首。

    两位ZF领导心中更是充满了敬佩。

    危机之前,需要的就是这般有担当的决心和魄力。

    而不是退退缩缩。

    这是两位领导的想法。

    而其他的专家都知道,这位教授,其实最擅长的研究领域也是药物,而不是疫苗。

    …疫苗可是比药物简单太多。

    不过,好过没人敢接。

    在这位专家的带头作用下,其他几个未发言的专家也先后表态,原意参与到疫苗研发工作当中来,承担部分环节的工作。

    一番谈论一下,效果不错,该安排的都有了安排。

    但到最后,老院士才发现大家讨论的依然是疫苗,没人敢碰药物。

    似乎大家都很默契地放弃了药物研究这条路。

    “特效药呢?大家觉得如何?”老院士问。

    此话一出,喧哗的场面顿时再一次安静下来。

    第三次落针可闻。

    “我的想法是,鉴于药物研究的困难性,与其分散精力,我郭不如集中实力用于疫苗研究,争取比所有的郭嘉更快输出可以上市的疫苗。这样或许更有成效。”一个专家说。

    “我赞同,“伊波拉”流行这么多年了,即便从爆发之年算起,也十多年了吧?无数的研究所和大公司都在为之奋斗,但到现在都还没有特效药。可见难度确实挺大。”一个专家附和。

    “我觉得,药物可以研究,但不要定指标,给大家自由研究的机会,或许十来年后说不定能有什么成效。”一个专家发言。

    “……”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