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看见大家都赞同自己的话,萧寒眉梢上扬,心中窃喜,自认为目的达到。 心中得意,自以为去大王庄上学的事情,已经板上钉钉。 “大五,你为小六和家里着想,没有错。” 老太见萧寒说的有理有据,一心为这个家考虑,很是欣慰,笑着说道。 萧寒心中一喜,九宝的心一沉,奶奶这是被说服了吗? “但是。” 老太太接着说道,九宝心中一喜,萧寒心底一沉,两人知道,说话最怕有但是,凡是但是必有转折。 “但是啊,子春和小四都是童生,明年就要考秀才,可不能图便宜,便宜没好货,还是要去正经书院,请正经的夫子教导。 况且,现在家里还有盈余,这个钱,不能省。就算小六年纪小,但是你们在一个书院,有你们四个大的照顾,也没有什么。 小六虽然年纪最小,但论性子,他比小五和小四都让人省心,不会有问题的。 此事就这么定了,你们就等着上学就好,小孩子家,不要操心大人的事。” 老太太一锤定音,去县城书院读书的事情,就此定下了,不容反驳,几人欢喜几人愁。 小六更是挺起了小胸脯,奶奶夸他了!他一定不想家,就是想家他也不说。 小四和小五:奶奶有必要这么捧一踩俩吗? 第二天,李老四起了一个大早,赶去了县里,晚饭前风尘仆仆地赶了回来。 全家人都在家里等消息,连李老大和钱氏都提前关了铺子,念书是大事,关系到孩子们前途,大家都很关心。 “老四,怎么样?” 不等李老四坐下,钱氏就着急地问道。 自己的大儿子书念得好,当年可是通州府的童生第一名,连教导他的夫子都夸是状元之才,所以格外的关心。 “唉,这一天,可把我累坏了,我打听了,县城有三座书院。 其中以清风书院最是有名,院长易向峰曾经是翰林院大学士,学富五车,桃李遍天下。 十年前告老还乡,创立清风学院,学院中授课的夫子都是慕名投奔易院长而来的儒生,都是有真才实学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