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四 枪械问题-《迷失在一六二九》
            
            
            
                
    第(2/3)页
    凌宁完全赞同,他手上已经裹了好几圈纱布,那支该死的明军鸟铳才射第三轮就炸膛,只差一点点就完成了其主人未能完成的任务——干掉一名短毛。
    就是现在,凌宁的手也几乎被烫成了个猪蹄膀。他本人倒没怎么在意,但他的老婆卓媛却在事后气势汹汹找到委员会里大吵一场,迫使委员会不得不给他放了工伤休假,外加享受伤员补贴待遇……
    在亲身尝试过十七世纪的火药武器后。委员会中那些原本打算充分利用缴获武器的成员们不得不承认:他们的想法不太现实。李老教授还不死心的询问机械组同仁:能否把这些武器改造下,好歹可以利用它们的零件,结果却仍然得到一个否定的回答。
    “硬要改造也不是不可以,不过有一点很麻烦……”
    肖朗用卡尺测量了几具枪械的部件尺寸后,很无奈的告诉大家:
    “这些火枪都是手工制造的,虽然原理和型制完全一样。但每一个零部件的尺寸都有较大差异,完全无法通用。如果我们想要对其进行改造继续利用,势必要为每一支火枪单独制造与其尺寸相配的零部件,有这闲工夫还真不如全部重做了。”
    “一点都不能利用吗?”
    胡雯犹自不死心地追问,却看到军事组,武器组和机械组的所有人都同时摇头:
    “一点都没。”
    于是最后,委员会只好接受那些专家内行们的判断,宣布这个时代的火枪根本无法利用——至少是对现代人没用。
    庞雨以前曾经在哪儿看到过一篇文章,说在这个时代军人和海盗中间独眼龙或瞎子特别多,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火药枪质量不好,发射时事故率奇高。而由此对火枪战术上带来的重大影响就是——这个时代普遍都不怎么重视单发瞄准,而是用大规模线性阵列,以集团排枪射击来保证杀伤率。
    在中国的情况则更为严重,明朝重视火枪战术,但他们的火器却从来没有先进到能完全对冷兵器形成压制的地步。明灭亡之后清朝前期摒弃火枪,到后期被人打破国门,虽然花大价钱买来了先进武器,却一直没学会正确用法。
    直到鸦片战争时期,清军使用买来的火枪对敌时,居然也还是不瞄准的,即使那时候火枪的质量已经很好,枪身上瞄准设备也已经比较成熟。而他们又从没受过集团使用排枪的训练,虽有枪却不会用,屡战屡败也就不足为奇了。
    所以,根据军事组的意见,新招募来的士兵们绝对不能用这种东西作训练,那会把人练废的。
    这样一来,新建军队的武器装备又变成一个问题了——到目前为止他们的枪械都是用现代材料制作,数量早已不足,先前大战时就不得不用弩机来弥补。光靠这些武器显然不足以建立一支新军,委员会原来以为缴获的装备多少可以使用一些,所以才同意扩充军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