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狂暴的杀猪技法-《明末小地主》


    第(2/3)页

    “少爷,听我爹说,现在的银子又涨了,一两能换皮钱2500文了。”

    “嗯?皮钱是什么钱?”郭大路听到这个从未听过的名词,眼睛都瞪起来了。

    “这个啊,说来就话长了,还好小的听我爹教过,说是我朝的制钱分两种,一种是京城用的,称为“黄钱“,另一种是其他省份用的,称为“皮钱“。“黄钱“要贵些,“皮钱“要便宜点。”

    “什么乱七八糟的,钱还有贵贱之分?”

    “是啊,少爷,同一两银子,现在可以换“黄钱“2000文,换“皮钱“2500文,你看,这“黄钱“不就要贵些嘛。”

    “嘿...”这么一解释,郭大路倒听懂了,这就国际货币汇率的关系嘛。可转头一想又觉得不对,这可是一个国家之内的货币啊,怎么这么乱!

    看大少爷没言语,郭寿又补了一句。

    “少爷,小的说的这还是官制钱,要放那些私钱来说,那可就没个数了,要看具体是哪家的。”

    “嚯!”

    “不过,据说刚开朝那会儿银子就没这么贵,也不知是怎么的。”

    这个郭大路倒明白,通胀嘛,华夏本就缺银,两百多年银子没增多少,铜钱制多了。

    可是,这跟木匠一个月三百文的工钱有什么关系?郭大路这才发现,由于明朝的货币体系混乱,自己走进了思维的误区。

    “这个...郭寿,你还是给我说说三百文钱现在能买多少斤大米吧。”

    “少爷,这大米的买卖可不论斤的,都是用的升斗,只有往粮垛里存放才用斤两计算的。”

    “啥?还两种计量方式!这不折腾人嘛,我靠!”

    “少爷,现在县城里的粮价是一石3两1分银子,我算下...三百文可以买3升8合7勺大米。”

    “......”这是一个让郭大路绝对无语的报数,虽然郭寿说的每一个字他都听得清楚,但合在一起的这句话什么意思,完全是天书级的。

    合着这儿说了半天,自己整死都没明白这三百文钱到底是多少!

    倍感心力憔悴的郭大路瘫坐到椅子上喘气,把郭寿吓得不轻,没明白怎么算个工钱就把少爷给累成这样,赶紧叫丫头给少爷端水来。

    几个木匠对视一眼,郭大栓点点头,回身对郭大路说:“少东家,要不,工钱我们就不要了,您给管饭就行,您这样,回头我们没法跟老爷交待啊。”

    这话的意思,少东家既然为这几个工钱心痛成这样,那我们就不要工钱了,不为难你,管饭就给你干活,别为几个钱给整出个好歹来,回头没法跟地主老爷那儿说去。

    郭大路听懂了,顿时累上加气,一口气憋着出不来,指着郭大栓“你,你...”半天没说出一句囫囵话来。

    一口喝了半杯茶,喘了几口气,郭大路憋了半天,都不知道该怎么来说这个问题了。

    “那个,郭寿,你就直接告诉我,你刚说的那个3升多少的,一共是多少斤大米。”

    “哦,是3升8合7勺,算成斤的话,应该是...”

    扳着手指头,郭寿算了还一会儿,才给郭大路报出个数字。

    “少爷,折合3斤13两9钱大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