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在被火焰彻底覆盖,在意识最后的刹那,少女恍惚中看到了此生所有的经历…… 一边是结婚生子、为人妻母的过上普通女子的幸福生活;一边是接受神谕,穿上盔甲,高举义旗,背负代表荣耀的旗帜,踏上金戈铁马的战场。 那一年,16岁的她,选择她认为正确的路途,因为这样能够拯救更多的生命。 ——这样的结局,自己早就知道,也早就做好觉悟了,不是吗? ——就算一切重来,自己也必定还是会做出同样的选择,迎来同样的结局。 少女从来不曾悔恨,也从来不对未来抱有期盼,哪怕最后会被如此残酷对待,哪怕所有人都会背叛她、污蔑她、诅咒她,哪怕最终注定难逃牺牲,但是—— 最后这一刻,她获得了宁静。 她突然明悟到,这是理所当然的报应。 有许许多多的人都因为她而受到伤害,即便那些是敌人,但也同样是生命。 自己并不是圣女,就算真的是圣女,也没有权利无视自己夺走的生命。被挽救的生命和被夺走的生命是等价的,不能因为被挽救的生命的喜悦而忽略对被夺走的生命的赎罪。 她觉得,世上最凄惨的处刑才是最适合自己的。 因为,如果不这样做,自己欠的这笔帐就算不清了。 连自己最后的死亡,都最终得到了实现,贞德越发的相信主对自己的馈赠。 当过往的一切都在烈火中化为乌有,当脆弱的生命在灰烬中迎来终结,当最后的意识彻底随着痛苦一同湮灭。 在这最后的那一刹那,在她的心中依然无怨无悔的流淌着: “主啊,委以此身——” 一切都就此终结,一切又远没结束。 若是没有意外,再过20年后,英格兰军队被彻底逐出法兰西,这场跨度长达百年的战争终于落下帷幕。 而贞德年迈的母亲伊莎贝拉,也终于说服了教宗卡利克斯特三世,重新审判贞德的案子。 经过长达四年的调查,遍及欧洲各地的许多神职人员参与这场审判,多达115名目击者的有效证词…… 最终,贞德会被平反,甚至在500年后还会被梵蒂冈封圣。 而这一切的前提,都是在如果没有意外的前提下。 贞德之死,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件喜大普奔的事情;但是对于一个人来说,却是人世间最不能接受的悲剧。 当亲眼目睹了贞德被活活烧死的那一幕后,吉尔雷德终于彻底崩溃了。 他是如此爱慕着一同奋斗的贞德,作为贵族阶层的他,甚至是最早加入贞德队伍的将领,甚至哪怕原本并无信仰的他,也在贞德的影响下,开始信仰了那个所谓的神。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