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百四十六章-《重生之我是大明星》
            
            
            
                
    第(2/3)页
    郭保昌自幼聪颖,5岁能唱戏,8岁写文章,从16岁就开始酝酿,要将其宅门儿生活写成,“这里的恩恩怨怨,生生死死,血泪情仇,我耳闻目睹,亲身感受,这些酸甜苦辣,悲喜怒怨,无时无刻不在激荡我的情怀,我想把它写出来”。
    没想到,这少年时的梦想,却几经风雨,竟穿越了半个世纪,成为他一生奋斗的目标。
    《大宅门》或许像一颗种子,被深深植根于郭老爷子的心底,尽管中途风雨飘摇,艰辛历尽,但它仍以顽强的生命力一点点冒出芽来,并萦绕于心多年。
    老爷子的宅门儿生涯终于那场史无前例的“运动”,那时的他正就读于电影学院导演系。1964年,他被打成“反.动学生”,又因其“为反动资本家树碑立传”,判了三年刑,发配至南口农场劳动改造,当风暴骤起,又罪加一等,被判无期徒刑,写了一半的《大宅门》手稿全部被查抄。
    这样的打击并没有浇灭他写作的念头,劳改期间他“贼心不死”,依然写作《大宅门》。不过很快,此举再度引人注意,他只得忍痛又一次把付之一炬。
    第三次手稿被毁,竟是由于他的婚姻变顾,妻子盛怒之下,把他视如生命的手稿扔进火中。从此,很长一段时间,他再也提不起精神创作。
    记忆的闸门很神奇,当你刻意屏蔽某段经历时,它仿佛从未出现在你的生命中,会暂时消失得无影无踪。但当它被有意唤起后,又会排山倒海涌入眼前,且历历在目。
    手稿三度被毁,劳动改造十几年,1980年,彻底被平反的郭老爷子被分配到广.西电影制片厂,此后的生活也渐渐安定下来,朋友们又开始提及有关大宅门的种种,此时,老爷子心底沉睡多年的那颗小种子开始一点点苏醒,并开枝散叶。
    一种责任,以及一种写不出来就有负罪感的情绪折磨着他。
    1994年,他终于再度动笔,完成《大宅门》前40集剧本。此后,拍摄过程中又遇夭折,但他始终决心不改,直到2000年由央视出面组织拍摄,命运多舛的《大宅门》才得以问世。
    或许是有了这40年的坎坷经历,以及数不清的人生磨难,才能有《大宅门》的深度和高度,也才能如此让人念念不忘。
    郭老爷子在《大宅门》中塑造了一个顶天立地的 “大男人”白景琦,这个形象脱胎于他的养父宇。而聪慧绝顶、力挽狂澜的伟大女人“白文氏”是综合了乐家三代女性,其中以养母对她的影响最为深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