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本想着哪日要你来府上,再和你饮酒详谈,但机会就在眼前,我怕你错过了。” 康镇腾地一下凑到窗口,扯着脖子瞧向在外卸车装车的东野人。他老早就怀疑过,那些东野人大抵有着东野朝廷的背景。至少那东野小郡主凌恬儿他不会看错,还有那个仪表堂堂的松针。他再怎么掩饰,康镇也能一眼瞧出他是个军人。 康镇只是不知该怎么和隋御张口提及,并且在他内心深处,不愿意把隋御和东野朝廷搅在一起。 “你内心的疑惑,待日后我再为你解答。我指的机会是夏家丢的那两千石稻谷。” 原来范星舒和安睿再次赶赴顺县,在顺意的辅助下,很快查清楚夏家购买低价粮的真相。顺县粮商卖给他们的是陈年旧米,绝大部分已经开始发霉变质。但由于夏家购买的很仓促,对方也使出不少小把戏,到底将夏家人蒙混过去。 弄清楚始末后,范星舒等欲赶回锦县复命。谁料在途中,又眼睁睁看到夏家粮车被流寇洗劫一空。范星舒明白,这件事弄不好又得扣到常澎身上,于是紧跟流寇踪迹追到他们的老巢。 这些流寇盘踞在锦县和顺县之间的山坳里,老巢易守难攻。范星舒花费老大的劲儿,才把他们的底给摸清楚。 “流寇的老巢在哪儿我知道,流寇都是什么身份我不清楚。可说不定他们其中就有东野人呢?苗刃齐是不会彻查此案的,这时候康将军挺身而出,剿一个山头对你来说易如反掌。” “我明儿再写一道奏疏,就说边境野夷趁着临近岁末,又开始兴风作浪,滋扰我北黎安宁。” “还可以说东野饥荒严重,百姓怨声载道,有很多东野人已悄悄越境,在锦县内偷抢不断。” 话犹未了,但见侯卿尘和常澎打门进来。 常澎朝隋御和康镇弯腰作揖,继而笑笑:“侯爷,五百石稻谷的银子东野那边已经付清。我这两日就找机会送回侯府。” 隋御轻点下颌,说:“没有亏待在外受冻的军士们吧?” “这还用侯爷提醒,小的早就犒劳好了。”常澎笑眯眯地瞅向康镇。 他不仅把执勤的军士们犒劳好了,还有一众把总、守备、副将、参将以及康镇这位统领,通通“伺候”好了。 康镇佯装看不懂,虽然吃人家嘴短,但他还是想维护边军最后的尊严。 等到隋御众人离开后,康镇便迫不及待地回往大营中书写奏疏,经参将一番润色后,再命流星报马急急地送抵县上官驿。紧接着,康镇又马不停蹄地“闹”到苗刃齐那里,不消一一赘述。 且说侯卿尘回府之后,对隋御道:“这次东野人给银子给的特别痛快,明显是赤虎邑里粮食紧缺。阿御想不想再多卖给他们些?毕竟夫人那边已找到可持续供应的卖家。” “今年只卖给他们两千石。待开春以后,再陆陆续续卖给他们,不必一次性把他们给喂饱。” 侯卿尘思索片晌,说:“我还留意到一个细节,郎雀松针他们仿佛都在绷着一根筋,我觉得东野的境况一定比我们知道的要糟糕。国主的病未必痊愈,各大族帐之间的争斗未必偃旗息鼓。” “尘哥觉得东野要出大事?” “饥荒就是最直接的导火索,其他的皆是老生常谈。岁末纳贡、主张和北黎撕破脸……东野国主只怕过不好这个冬天。”侯卿尘感喟道。 隋御垂眸笑了笑,道:“凌澈是位值得敬佩的国主,我想他能处置好。即便他摆布不好内政也无妨,不管换上谁来做东野国主,和我们分庭抗礼都是最有利的选择。” 水生正在同凤染主仆拢账,这次这么顺利筹集到五百石稻谷,吴夫人功不可没,是她在其中串联邱家和房家。 首次交易,双方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邱老爷觉得桑梓米铺信誉不错,也知他们还有继续购买的打算。遂让吴夫人递出话来,道以后可先付一半金额,待桑梓米铺这边售卖出后,再付尾款即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