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辛弃疾十分气愤的面对苏咏霖,勇气十足。 这让苏咏霖倍感欣慰。 这至少证明自己一手提拔起来并且一直团结在身边的核心力量并未变质,这七个人的确有值得自己托付大事的操守的存在。 历经风风雨雨,还能在自己面前说出这样的话,表明自己的态度,这实在是一件让人感到愉快的事情。 这七个人的表态,让苏咏霖一扫因为潘勇建的堕落而感到忧郁的情绪。 怎么说呢? 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同时存在于一枚硬币身上,至于到底是正面还是反面,在它落地之前,没人知道。 苏咏霖也不知道。 随着时间推移,关于立太子还是不立太子的争论在朝中越发的激烈,很多人都没有继续闭口不言,而是正大光明的站出来表达自己的看法。 让苏咏霖欣慰的是,绝大部分人都认为立太子是不对的,有违苏咏霖自己作出的政治承诺。 在大家都希望他立太子的时候,他表态自己不立太子,要做终皇帝,把调子起的那么高,要做一个另类的千古一帝,那么现在又要食言而肥,这是千古一帝的作风吗? 没人愿意接受这种结局。 剩下来的少数人无非是觉得他们摸准了苏咏霖的私心,觉得苏咏霖私欲膨胀无法遏制,所以特地试探一下大家。 他们觉得这是好机会不能放过,一旦放过了,下一次苏咏霖鼓起勇气想要变质就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了,他们想要改变自己的劣势处境的机会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有了。 所以机会不能放过。 苏咏霖那边越是不发声,越是继续用病休的理由待在皇宫里不出来处理政务,这帮人就越是认为苏咏霖应该怀揣着莫大的私欲在等待着最终的结果。 因为如果苏咏霖不高兴,是会立刻发动大清洗的。 所以说哪里来的偏见呢? 苏咏霖明明是个性格温和而又讲究团结友爱的人,从来不会欺凌比他弱小的人。 大清洗是最后不得已而为之的手段,难道有人会为了大清洗而去大清洗吗? 只能说有些人太过于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事情了,而这注定会让他们失去一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