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管鲍之交-《扬名》
第(2/3)页
杨明闻言点头,若不是他早有谋划,这确实不失为一种办法。
“若真避不开,伯德也当以今文经自居。”何进接着又补充道。
“这是为何?”杨明疑惑道。
“如今之势,今文经面对古文经落于下风,若伯德能以今文经领袖之姿对抗古文经,即便落败,也能赢得今文经一众世家支持。”何进进一步说道。
杨明闻言恍然大悟,接着举杯道:“胜败并非关键,聚拢人心才是目的,遂高所言实乃高见,我深为拜服。”
何进闻言也笑着举杯。
待二人隔空碰杯后,关系又更进了一步。
“可惜啊。”何进放下酒杯后却是长叹一声。
杨明疑惑地望向他。
“可惜我出身微末,未能成为经学弟子,不能助伯德一臂之力。”何进感慨道。
杨明一下便听出话外之音。
何进专攻今文经《尚书》,又与他这个弘农杨氏弟子拉近乎,明摆着是要投身弘扬杨氏门下。
或者更为准确一些,是要拜如今的当家人杨赐为师。
杨赐可还有层帝师身份,而且相较于刘宽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门生不多。
刘宽性格极度温和,收徒门槛极低,甚至都不介意与别人共弟子,比如公孙瓒,就同时是他与卢植的弟子。
物以稀为贵,这种收徒方式导致的结果就是弟子泛滥,那价值自然也就低。
而杨赐收徒则很严格,这也让他的含金量极高,比如王朗。
东海王氏并非望族,但王朗却可以凭借杨赐弟子身份,在尚书台为侍郎。
而且刘宽是皇室宗亲,并不是世家大族,对比之下,何进选择杨赐基本无需考虑。
“遂高兄对《尚书》有如此研究,我愿代为引荐叔公杨赐。”杨明旋即开口道。
何进原本还面有醉意,听到这句直接醉意全无,更是一下站起身来。
他未料到杨明会如此直接。
“若能如此,自当感激不尽。”何进直接对杨明拱手道。
“遂高兄不必如此,你既有才学,又为我建言,我自当为你引荐。”杨明挥手示意何进坐下。
何进坐下后感叹道:“世人都说伯德折节下士,深明大义,果真名副其实,若能引为胶漆之交,我无憾也。”
胶漆之交,喻指心意相通,情投意合之友,何进这是向杨明发出了结盟邀请。
而且,还用上了“折节下士”这样的词语,姿态放的很低。
这也正常,何氏此时只是贵人,他也不过一太守,而杨明作为杨家潜在的新家主,不是他所能比。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