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论经-《扬名》
            
            
            
                
    第(2/3)页
    翌日,杨明带着张辽,以及几名护卫扛着束脩,随伏雅一起上不其山。
    “因古时‘不族’与‘其族’居住于此,因而取名不其山。”沿着山路拾级而上,伏雅也在介绍着与不其山有关之事。
    “昔日秦皇巡游至此,登不其山而望不其南城,取名‘城阳’。”
    杨明听得津津有味,这些人文故事,再加上如今郑玄在此开学授课,这座不大的山倒是充满传奇色彩。
    说话间,两人已到了书院所在。
    书院位于不其山东侧,只有一小道可进,此时有两名弟子守在出入口。
    “郑公授课之余与弟子一起耕种,设有义舍,凡求学者皆可用,但因先前有人混入其中,弟子便自发轮流守住入口。”伏雅解释道。
    杨明听得点头,郑玄“客耕东莱”的事迹他也有所耳闻。
    见到伏雅过去,那二位弟子皆躬身行礼。
    “郑公此时可在授课?”伏雅开口问道。
    “夫子正在田间耕种。”一弟子回道。
    伏雅闻言,便带着杨明往书院后山去了。
    杨明此时观察了一下书院,确如传言所说,不过一庙堂而已,且已有些年份。
    从书院旁小路穿过时,他发现路边墙角下间隔有序地种着一些奇怪的异草。
    其株大如韭,叶长一尺余,看着坚韧异常,他穿越那么久还从未见过。
    等走出小路,豁然开朗,眼前是一大片田地。
    远处一群人正在那田间深耕易耨。
    九、十月份,正是春小麦的耕种季节。
    伏雅带着杨明到了跟前。
    杨明此时也见到了郑玄模样。
    此时的郑玄头戴方巾,身着布衣,鞋有淤泥,装束与大儒不沾边,更像是田间农民。
    不过待其抬头,那股大儒的气质便扑面而来。
    只需一眼,你便知晓此人学识如海,不可轻渎。
    杨明忽然能理解为什么史载黄巾军“见玄皆拜,相约不入高密”。
    “弘农杨明,拜见郑公。”杨明躬身行礼。
    在杨明观察郑玄之际,郑玄亦在观察杨明,杨明行礼之前,他已颔首,待到杨明行礼,他也拱手还礼。
    此时田间弟子也都停下手中动作,望向杨明。
    十九岁的亭侯,士人新秀,在哪都备受瞩目。
    杨明环视一圈,并未发现孙乾。
    郑玄与弟子们以及伏雅等人打了个招呼,便和杨明单独在田埂行走。
    “我曾好奇何人能做出那番惊天动地之举,今日得见,原来如此。”待已与众人离得远时,郑玄开口说道。
    “郑公何出此言?”杨明却是一阵疑惑。
    “人之相,目占四分,你之目,似有万物。”
    郑玄接着的一句话更是说的杨明心中一颤。
    作为一个坚定的无神论者,他对什么谶纬之学、相术从来都是嗤之以鼻的。
    包括什么帝王之相,在他的理解里那纯粹都是为了得人心编纂出来的。
    毕竟所谓皇帝、天子,大部分人一生都见不到一面。
    但是此刻,他那颗坚定的心有那么一丝被撬动。
    在这种人面前,说话要格外小心。
    “郑公,我为求学而来。”杨明岔开话题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