箫韶九成3-《大唐潜龙》
            
            
            
                
    第(1/3)页
    时序进入贞观六年。
    一年之前,昆明池春搜之后,大唐天朝上国的繁华宏盛,让四夷君长叹为观止,交相称誉。
    当时李孝恭已由礼部尚书转任朝集使,而由陈叔达接掌礼部。
    他二人曾经先后上表,谏请封禅,李世民没有应允。
    一年之后的此时,更多文武官员联名,上表谏请封禅。
    李世民说道:“往昔秦始皇封禅,而汉文帝不封禅,难道后世竟会认为文帝之贤不及始皇?”
    群臣的谏请并未因而停止,依旧上表不已。
    皇帝几乎也要应允,然魏征却期期以为不可。
    李世民问道:“公不欲朕封禅者,以功未高邪?”
    魏征回道:“高矣。”
    “德未厚邪?”
    “厚矣。”
    “中国未安邪?”
    “安矣。”
    “四夷未服邪?”
    “服矣。”
    “年谷未丰邪?”
    “丰矣。”
    “符瑞未至邪?”
    “至矣。”
    “然则何为不可封禅?”
    魏征侃侃说出一番道理:“陛下虽已有此六者,然我朝立于隋末大乱之后,至今户口未复,仓廪尚虚。而车驾东巡,千乘万骑,其间供顿劳费,并无一事易任。况且陛下封禅,必定万国咸集,远夷君长前来,皆当配置扈从。而我国中,如今自伊、洛以东,至于海、岱,其间烟火尚希,灌莽极目。若引戎狄前往,无异示之以虚弱。何况赏赉不赀,难以满足远人之望;且又给复连年,无法补偿百姓之劳。因此封禅之举,乃是崇虚名而受实害,陛下何为而用之!”
    当时黄河发生水患,殃及数州,李世民于是打消封禅之议。
    然而诸事,皇帝如若已有定见,群臣并无法当真让他改变心意。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