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章 推荐-《宋风》
第(2/3)页
“驸马之策倒是可行。过这专门成立来研究邻国的机构难免会给人以口实,尤其可能会遭到契丹和党项对大宋的责问!”文彦博想了一会儿说道。对于这么一个机构,文彦博倒是倾向于开为好,这倒是因为他所说地理由,更是因为有枢密院中的“参谋部”前车之鉴。
大宋参谋部虽然是个错的机构,在战争中也确实发挥了作用,给皇帝和大臣们提供了很好的建议,过这个参谋部可是枢密院的下属机构,在自己的地盘上文彦博自己却说出什么话来。难免有些郁闷。文彦博可以感觉的到,这么一个“对外政策研究机构”很可能会把触角再次伸到自己的地盘上,连参谋部的事情自己都没有搞定,以后地日子可就比较难过了。
王安石从旁说道:“臣以为倒是可行,过要改头换面,朝廷发诏来组建亦可!”
皇帝赵顼摆摆手对王静辉说道:“这件事爱卿还需再思量一下,写个札子呈送上来,到时候在议论也迟。朕可先写密诏发往韩国公和魏国公处,让他们两人密切注意,一旦有事可为诸路经略使以备测!”
听了皇帝赵顼的话后,王静辉心中算是喘了口气,历史上契丹人可是趁着大宋受灾的时候狠宰了大宋一把,这次自己提前给这些大宋统治高层打了预防针,小心应对应该会有什么问题了。
福宁殿议事之后,王静辉又看到那个年轻的带刀侍卫进来,走到皇帝赵顼的身后跟着出去,王静辉对这个年轻人倒是很好奇——过他没有意识到自己比这个带刀侍卫明显小了几岁,在出宫的路上对走在旁边的文彦博问道:“宽夫先生,刚才的那侍卫倒是眼生的很,知是谁?”
文彦博笑着说道:“此人不彰显,但提及此人的出身驸马必当听闻过!”
“哦?!”王静辉看到文彦博的心情错,便也笑着问道:“此人是何出身?”
“昔日太宗麾下大同军节度杨业太尉,杨令公的后人,崇岳字守义!此乃忠良之后,月前圣上读书之时是某推荐的,此人少时熟读兵法,武艺高超,某见他是个人才,便留心推荐给圣上了!”文彦博放缓了脚步捋着有些花白的胡须笑着对王静辉说道。
听了文彦博的介绍后,王静辉才知道这个杨崇岳还有这样的来头,对于一个后世之人,王静辉当然知道宋朝将的传说,“天波府”、“杨家将”都是他耳熟能详的,没有想到杨崇岳居然是杨家后人!
过王静辉来到这个时空后通过努力熟知宋朝典故,自然知道后世他所知道的“杨家将”事迹多是后人杜撰的,但可否认地是杨家满门忠烈,在当时是颇得人心的,而后世杨家将传奇中专门和杨家作对地潘人美的原型就是太宗时期地大将潘美,过潘美却没有后世书中那么龌龊,当然潘美要对杨业的死付上责任。但真正促使杨业身死的确实当时的监军太监王抌。
杨业出身将门,入宋后任判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加云州观察使。杨业战死后,其子弟多迁补军职。其中长子延昭在宋真宗朝又以河北守将闻,历知保州兼缘边都巡检使及高阳关副都部署等。加莫州防御使。杨延昭子文广。曾追随范仲淹于对夏前线,又“从狄青南征”,治平年间,迁步军都虞候。
“算起来杨崇岳还是杨文广的孙辈了?”
“守义在家排行老四。”文彦博尽管经过了长时间地会议,但精神还错,对于王静辉地问题也是兴致挺高,主要还是杨崇岳是他推荐的。他知道驸马对皇帝赵顼影响甚大,现在正在熙河风光无限的王韶便是搭上了驸马的快车才有今天的,过令他非常爽的是王韶明显就是变法派的头号打手。而自己这边却没有一个能够提气的,驸马今天对杨崇岳这么感兴趣,倒是让文彦博动了心思。
“可惜!宽夫先生荐人有误啊!”
“嗯?杨家自文广之后便无后继之人了,某也觉得忠良之后朝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