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一下为什么最近没有原创案子-《柯南:我真觉得米花町是天堂》


    第(2/3)页

    在排除了这一切之后,你就会发现如果刑侦技术没有突破,达成文学作品中的“完美犯罪”简直轻而易举。

    只要不犯低级错误就好了。

    就好像我所写的十多年前下毒案一样。

    为什么那个案子一定要放在十多年前?

    其实是为了减轻没有证据带来的“挫败感”,因为如果夫人没有犯错,如果她没有把木盒留下,就真的是完美犯罪了。

    根源就在于,那个时代的检测仪器,无法从泼洒的咖啡中提取到糖精。

    所以我只能安排一个过去式来缓冲。

    种种困难,我认为这才是英式推理真正式微的原因。

    因为太难了。

    设计一个看起来完美的案件在那个背景下其实没什么难度,真正困难的是,你要在找出能够让侦探证明犯人的证据,又不让犯人犯错。

    就连天才如阿婆,也经常要让波洛用钓鱼手法让真凶自爆正是如此。

    可能用的,能写的,都被阿婆写尽了,这时候,日式推理天马行空的机关密室就占据了上风。

    让读者被花哨的手法吸引,从而忽略越简洁其实才越困难的本质,用花哨的手法留下海量用于侦破的证据。

    事实就是,花哨的机关手法,本质不是犯人脱罪的计谋,而是创作者为侦探准备的外挂。

    可我不会写机关,也不会写暗号,所以用不来。

    客观上我不具备写日式推理的能力。

    这也就导致了,在2000年出头这段日式推理占据绝对主流的时间段,我也陷入了和英式本格派同样的困境。

    凶手的强度过高了,盘外招又让读者厌倦,所以反而没有办法写出好案子。

    第二个原因,就是我个人在创作中,案件一定不能脱离当时的社会背景。

    之前的创作没有遇到这个问题,不是因为我真的经历过那个古老的年代,而是因为其实很有趣,对“过去式”的案件来说,他到底是1930年1940年的波洛,还是我设定的1980年左右的投毒案,其实对于读者来说观感是一样的。

    毕竟大家都没有真的经历过那个时代,对我们来说,只要知道那是一个没有DNA,没有现代科技的“过去”就够了。

    可偏偏2000年之后的时代,我们都经历过。

    可偏偏2000年之后的时代,和现在又有着天壤之别。

    可偏偏当我去回想那个时代的时候,好像又什么特点都回忆不起来。

    它就好像是一个夹在高度发达的现在,和高度不发达的过去之间,混沌迷茫的过渡期。

    既不能让我完全依靠自己的经验,用互联网时代的新犯罪作为背景,又不能让我从熟悉的阿婆等推理作家小说中获取灵感作为蓝本。

    于是,结合两者,我发现卡在这个新旧交替的过渡时代,我的任何构思都无法安置在里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