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八章 一个字头在诞生-《从1983开始》
            
            
            
                
    第(2/3)页
    好莱坞的宣发费用非常大,通常比制作费稍低一些,或者持平。有时还会超过制作费,如《女巫布莱尔》,经典营销案例。
    《美国派》八百万成本,宣发也砸进去七八百万了。
    跟着第二天,第三天,票房节节攀升。小规模上映的首周过后,居然已经超过了制作成本。
    在暑期档即将结束时,《美国派》犹如一道看吐了大片之后的美味甜点,轻松解腻,毫无压力。
    影院买手们蜂拥而至,影评人也像他们期待那样,死死盯上了这块蛋糕。
    “新鲜有趣,有很多巧妙的小构思,不会令人很反感。”
    “就像片方宣传的那样,我们又多了一种电影类型,青春性喜剧。”
    “无趣低劣,一点都不好笑,用来打发时间都会觉得很无聊。”
    美国有两个著名的评分网站,建立于1990年的IMDb、今年8月创建的烂番茄。烂番茄还没什么人,IMDb上却一片火热。
    《美国派》平均打分7.3,千余人参与,高的不算高,低的也在6分,说明多数人的评判很中肯。
    新奇好玩,可以一观,但要说有多少好,那不至于。
    ……
    “哈哈哈,你们真让人大吃一惊,我对我们的合作更有信心了!”
    “当然,可惜耽误了五个月时间。”
    “那是没办法的事,我们可以在明年万圣节上映。”
    狮门的古斯塔亲来道贺,又聊了聊《人类清除计划》。
    本来上半年要拍的,谁知演员工会又闹罢工,从3月到8月。工会可不得了,一闹起来甭管多大的厂,都得推迟计划。
    甭管多大的演员,也不敢公开叫板,还得表示跟兄弟们站在一起。
    古斯塔一直在观望,《美国派》给了他很大的震惊,不自觉对《人类清除计划》也充满信心。
    ……
    “仙人掌?哪里冒出的小家伙?”
    “是一家濒临破产被收购的公司,听说老板来自香港。”
    “香港?哈,当初日本人要买下美国,现在轮到香港人了么?”
    “走运的家伙,去谈一谈吧!”
    这样的对话在好莱坞大厂内重复发生着,没有人在意,他们看多了一片崛起、一片衰落的生生死死,也习惯了自身的屹立不倒。
    一家小公司,有点发行能力,还够不上眼。
    那谈什么呢?当然是海外版权、音像制品版权、电视版权,这些几乎都垄断在大厂手里。
    ……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