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你在万米高度空投,误差不得大到姥姥家去?” 张明瑞看着逐渐下降高度的飞机,满脸的不可思议,原地化身为杠精。 空投这个科目他懂的。 分为低空、中空、高空三种。 其中高空的投放高度最高,但也就7000米。 因为高度越高,客观条件的阻碍越大,大气压、地形、风速都会对投放的精准产生影响。 上半年有部队在高原地区执行了6000米高度空投,误差控制在了50米,就一举赶超了国际先进水平。 万米高空空投的难度可想而知。 只有航弹之类的攻击性武器才会在万米以上的高空投放。 究其原因。 航弹是武器,根本不用在意扔下去的完整性。 可陈晨投放的毕竟是物资啊。 “不带你这样的,一万米扔下去,你的货舱不得偏到太平洋去?” “都什么年代了,谁还还玩传统空投啊?” 陈晨语气平静,已经准备好让张明瑞见见世面了。 其实B22作为一款高速运载平台,本可以不用加入空投系统。 毕竟飞机到了这个速度,机场装卸才是主流场景。 但架不住曹子华主管研发的智能货舱升级到了第三代,无限适配B22。 “把快递扔在客户头上,是卫总的夙愿,作为乙方,当然要满足甲方的诉求。” “嘻嘻。” 卫筱闻言心里突然有点暖。 事实上。 合作进行到这个地步,卫筱已经很少提具体要求了。 前两次嗷嗷喊的“快递扔客户头上”她也很少提了。 但不提不代表她不想要。 作为一个成熟的乙方,陈晨已经能自动抓取客户的痛点,并且付诸于实施。 张明瑞看着这俩,突然感觉有点不对劲。 虽然聊的是项目的事儿,但他隐隐约约能感觉到狗粮的味道。 说的好像很宠溺一样。 智能货舱刚开始只是双尾蝎项目的一部分。 项目上交之后,陈晨把这个技术单拿了出来,并且让曹子华负责进行升级,作为公司的重点技术照顾。 时至今日,智能货舱已经升级到了3.2版本。 陈晨介绍道:“原来的智能货舱有一个痛点,覆盖范围太窄,一旦货舱离主机太远,就无法进行导航,所以每一次投放完毕之后,主机无法加速离开。” 张明瑞可太懂了:“我知道,所以你们在SFNB01上加入了自导,让货舱变成小型飞机。” 1.0版本靠空气动力学飞行,并且有一丢丢的自带动力,并不附带自主导航。 2.0版本有了自主导航,而且升级了动力,约等于一枚巡飞弹。 张明瑞觉得货舱迭代到这个地步,就已经近乎于完美了。 至少以他的角度理解是这样的。 可陈晨摇头:“还是不够,1.0、2.0都有点花里胡哨的,净想着在货舱本体创新了,有点脱离实际。” “在货舱上安装导航设备,占空间占成本,实际上效果只是增强了一点点而已。” “有时候扔下去货还不如货舱值钱。” 张明瑞微微一愣,再一次感受到了思维模式的参差。 站在他的立场,精准是第一要位。 因为他身上穿着军装,永远优先考虑有效杀伤,其次才是成本。 实际上不止是张明瑞。 整个系统都是如此。 一枚普通的远火炮弹射出去,每次都是七八十万。 一场齐射下来,相当于无数辆豪华轿车在天上飞。 在这种思维定式之下,张明瑞觉得货舱到了2.0就够了,满足一切的战术需求。 可陈晨不一样。 “3.0版本,我们化繁为简,除了改进了货舱的动力之外,拿掉了货舱本体的自导设备。”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