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陛下千秋万代,长乐未央!” 在众多世家代表瞠目结舌看着祥瑞之时,荀谌和观礼的百姓一样,朝着刘协跪拜了下去。 他起了个头,冀州的世家代表,也齐刷刷的也跪了下去。 一时之间,千秋万代、长乐未央八个字,响彻整个祭坛。 回音壁前,孔融已经回过了神,双膝重重的跪在地上,用无比炙热的目光盯着刘协。 干瘪的嘴唇哆哆嗦嗦的喊道:“陛下千秋万代,长乐未央!” 紫气浮顶! 在这个吉兆面前,即便刘协是假的那又如何?什么真假天子已经无需去辨了! 人群当中,一位鹰视狼顾的年轻人,目光灼灼的盯着天坛上的刘协,和周围观礼之人一同跪拜在地。 口中山呼千秋万代,长乐未央。 “吾常慨然有忧天下心,天子祭天,紫气浮顶,岂不正是吾所寻之明主?” …… 祭坛之上,刘协心中感慨,学好物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 方才的化学反应虽然简单,中学生都能做,但效果却出奇的好。 不远处,起居郎和史官都在低头奋笔疾书。 起居郎:……天子祭天,上苍有感,紫气浩荡,观礼者无不震惊,皆言天子乃紫微转世。 史官:建安三年,五月初三,天子于邺城北郊祭天。焚表上苍,有紫气自燎炉升起,上凌天子之顶…… 刘协强忍着不去擦拭被熏的快要流泪的双眼,转过身看向祭坛下方黑压压跪了一大片的君臣百姓,心中升起了万丈豪情。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然而自董卓始,乱臣贼子祸乱朝纲,致使天下民不聊生。” “时有忠臣说伍孚,冲天豪气世间无。朝堂杀贼名犹在,万古堪称大丈夫!” “今日董卓虽除,九州大地仍纷争不断。” “荆州刘表,不奉诏令。汉中张鲁,不尊王权。江东孙策,抵抗王师。兖州曹操,假立天子。” “朕克继大统以来,为解黎民之苦,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懈怠。” “但令百姓得乐,朕亦不辞地狱诸苦。” “正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值此风雨飘摇之际,正是用人之时。朕特下一旨,名曰招贤。” 刘协说罢,郭嘉捧着一道圣旨站了出来,站在人群之前,朗声念道: “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则齐桓其何以霸世! 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朕明扬仄陋,唯才是举,朕得而用之。” 洋洋洒洒数百字的圣旨,以齐桓公重用管仲,周文王渭水遇姜尚,太祖高皇帝重用陈平的例子进行递进。 所表达的意思很明显,从前的君主招揽人才,要么坐享其成,要么偶遇,要么选择德才兼备的人。 然而,这样的人能有多少呢?天子认为,在非常时期,用人要唯才是举,他的道德是次要的。如同太祖高皇帝之于陈平,也即“特求贤之急时也!” 这原本是赤壁之战后曹操的创举,如今却被刘协提前盗用了。 这道招贤令,一举更改了朝廷用人选人的标准。 从之前的道德为先,从之前的举孝廉,变成了唯才是举。 若灵帝时就有此诏,关羽也不至于隐姓埋名四处流浪,早早就得到朝廷的重用。 此举自然有风险,会招到一批道德不行的大才,进而引发一些不好的后果。 可即便是汉朝一直以来奉行的举孝廉,不也诞生了诸如董卓、袁术这样的乱臣贼子。 许多地方甚至明码标价出售孝廉名额! 利弊之间,刘协权衡之下,认为利大于弊。 大不了他日江山一统之后,再做改进。 观礼的百姓当中,不少人听完圣旨之后,顿时面露惊喜之色。 此前他们想要为朝廷效力,压根就没有门路。 那些青云直上之人,要么出身高贵,要么有人举荐。 若无家族背景,几乎难以出头。 如今圣旨明确表示,只要有才能,无论出身贵贱,都能得到重用。 这无疑给了天底下的草根以及有污点在身之人一条上升的途径。 人群当中,那鹰视狼顾的年轻男子,目光奕奕。 暗自思忖:“有此圣旨,天下贤才将蜂拥而至!天子虽年少,定是再造炎汉的中兴之主!我何不协助天子,一展平生之所学,当个从龙之臣?”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