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陛下要让臣来主持大典么?” 孔融有些迟疑地问道。 “没错。”刘协点头说道:“祭天大典毕竟繁复,朕当初孤身逃到邺城,擅长此道的礼官皆不在身边。” “爱卿为世之大儒,精通礼乐之道,正适合担任太常一职,为朕主持这次祭天大典,兴我大汉国运。” 祭天大典和普通祭祀可不一样,要更加隆重且复杂,是国家级别的最高祀礼,一般不轻易举行,唯有在新皇登基或者碰到举国欢庆的大事时才会举办。 不过精通礼乐的人太少了,郭嘉这段时间遍寻邺城名士,也没找到擅长此道之人。 但孔融身为孔子后裔、儒学世家,对于五经不要太了解,在礼学这方面当今世上没有几个人能与他比肩。 所以刘协才想让他来主持大典。 “臣可以为陛下主持大典,但是太常卿一职,恕臣不能接受,还请陛下收回。”孔融深深行礼道。 刘协皱眉道:“为何?” 太常卿乃是九卿之首,主管教育、祭祀、礼事等等,虽无什么显赫实权,但胜在地位高且清贵。 这个职位还不能让孔融满意? 孔融摇了摇头,没有说话。 刘协见此瞬间就明白了,这老头还是纠结于真假天子,一旦接受了他册封的太常卿一职,等于就承认了他正统天子的身份。 “真是个老顽固啊。” 刘协倒也不感到生气,反而对孔融很是佩服。 如今他已经不需要孔融的认可了。 有当然好,没有也无所谓,属于锦上添花而已。 反正孔融只要愿意帮他主持祭天大典就行。 略过此事不谈,刘协想起了跟随孔融而来的另一人,便问道:“朕听闻爱卿麾下有一壮士名为太史子义,此人何在?” 太史慈的名声,便是一千多年后依旧赫赫有名。 不久前北海起事,他的战绩刘协也听说了。 带领几千人马拖延袁谭上万大军数日时间,给张辽过境争取了宝贵时机,功劳甚大。 孔融回道:“回禀陛下,子义正在安顿残部。” 太史慈并没有朝廷赐予的官身,也没有得到刘协召见,自然是没有资格入宫的,所以就去安顿跟随他一路逃亡而来的北海郡兵残部去了。 刘协说道:“朕欲册封他为鹰扬将军,以表其功,爱卿代他领旨吧。” 事关太史慈的前途,孔融这次没有拒绝,领了旨意谢礼告退。 刘协目送他离去,嘴角忍不住露出一丝笑意,心中暗道:“只主持大典而不受官职,如此自欺欺人,有用么?” 孔融看似仍然不愿意承认他。 实则内心已经完全动摇了。 不管有没有接受官职,只要帮忙主持祭天大典,那么天下人都会觉得孔融已经认可了他这位天子。 …… 孔融的到来加快了大典的进度。 有了这位精通礼法的大儒负责主持大典,一切都变得有序了起来,各种祭祀所需要的人员、物品、礼器、场地、牲畜等等都迅速准备妥当。 各个世家大族们为了这场祭天大典也是不遗余力,要啥给啥,无比配合,生怕拖延了进度惹得天子不悦。 就这样,在多方配合,万众期待之下。 第(1/3)页